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

[國小一年級 國語] 注音符號表所蘊藏的意義

      相信許多學國語的人都非常熟悉「注音符號表」,但是您知道嗎,它的排列方式也是有其意義的;本文即將針對與拼音相關的排列位置部份進行說明,希望能讓您對這個頗具巧思的符號表有更深一層的了解。

注音符號分類

「注音符號表」可分為聲母、介音、韻母三大部分 (可對照下圖閱讀) -

聲母: ㄅ、ㄆ、ㄇ、ㄈ、ㄉ、ㄊ、ㄋ、ㄌ、ㄍ、ㄎ、ㄏ、ㄐ、ㄑ、ㄒ、ㄓ、ㄔ、ㄕ、ㄖ、ㄗ、ㄘ、ㄙ

介音: ㄧ、ㄨ、ㄩ

韻母: ㄚ、ㄛ、ㄜ、ㄝ、ㄞ、ㄟ、ㄠ、ㄡ、ㄢ、ㄣ、ㄤ、ㄥ、ㄦ


注音拼音組合

當進行注音拼音時,會發生以下的組合狀況 (請搭配上圖閱讀) -

1)  ① + ②: 聲母 + 介音,例如「米」即為「ㄇ」+「一」 (三聲)

2)  ① + ③: 聲母 + 韻母,例如「包」即為「ㄅ」+「ㄠ」 (一聲)

3)  ② + ③: 介音 + 韻母,例如「要」即為「一」+「ㄠ」 (四聲)

4)  ① + ② + ③: 聲母 + 介音 + 韻母,例如「學」即為「ㄒ」+「ㄩ」+「ㄝ」 (二聲)

以上圖來說,不難發現所有國字拼音的順序都是由左而右;而「一」、「ㄨ」、「ㄩ」 這三個介音 (圖中的 ),則必為「三個注音符號拼音」的中間那ㄧ個符號。因此,在小一國語剛開始進行「兩個注音符號拼音」教學時,常會將「一」、「ㄨ」、「ㄩ」(圖中的 ) 單獨拿出來和韻母 (圖中的 ) 做兩兩的拼音練習,這正是為了將來的「三個注音符號拼音」教學作準備;一旦熟悉了,當小朋友學習「三個注音符號拼音」時,自然就水到渠成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